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八十二章

關燈
第八十二章

相王過繼嗣陳王之子的事傳到了宮裏。

褚太後越發不理解容牧的做法, 相王納妃那日攜妃進宮朝見,她只覺著相王妃眼熟,後來才反應過來, 那人的容貌與柳家女極為相似。

她對柳家女的在意程度不比容牧差。因她耿耿於懷,之後便讓人悄聲去打探關於相王妃的一應細節。

栗家雖非高門,家風卻極為嚴謹,選仆婢也甚為小心,是以栗侍郎為官多年從無差錯, 而褚太後的人也沒得到實質性的消息。

盡管如此,褚太後還是起了疑心。從栗家驟然轉遷,再到相王納新妃不足一年便出乎意料地收養一個孩子, 這其中必定有不可告人的秘辛。

尤其想到相王妃生得與柳家女極為相似, 褚太後越發覺著事有蹊蹺。

可是,如果不是她兄長親眼見到柳家女的屍身入了土, 她必定會以為柳家女沒死。

既然相王所納的新妃與柳家女相似, 褚太後會順理成章地想, 相王依然對柳家女心心念念,那麽他們應該在新婚燕爾之際如膠似漆,事實是相王與妃成婚不足一年, 相王妃尚未懷娠,竟過繼了一個孩子。褚太後才不信容牧有好心,知道嗣陳王荒唐卻不出言相勸而是要為他養孩子。

那只剩相王妃不能生養了。褚太後不會去想相王與側妃出生的孩子養在正妃名下的正經舉動, 若非相王對那群側妃不喜,又怎會這許多年過去依舊膝下無一子半女?

可是即便相王妃不能有孕, 也該是盡快用藥調理, 然而容牧卻要急著收養別人的孩子入府,這就更加奇怪了。

不必褚太後查問太醫署的記檔也知醫正不會把真的脈案拿給她看, 畢竟早前她借著關心臣子的由頭詢問給相王側妃薛孺人看診的醫正,被容牧得知後整個太醫署都變了天。

盡管他做事再仔細,褚太後結合諸多可疑之處也能料定,這位栗家的三娘不能生養是其一,其二便是她與相王早就相識了。

思及從前,提及當下,褚太後的恨意越發濃烈。

然而,就當她要借著冬至日眾命婦進宮再留相王妃細問前,她卻先得知容牧去調當年柳氏投敵賣國一案的卷宗了。

驟聞此事,褚太後跌坐於殿內的水磨金磚上。宮人見之,一面上前攙扶,一面要去請醫正,卻被褚太後制止:“無事無事,只是我站得久了,歇一歇便好。”

後人為前人翻案的事屢見不鮮,只是柳家一案涉及叛國重罪,又涉及宣宗皇帝聖譽,如無鐵證,輕易不會更改。容牧讓栗侍郎去調卷宗,知情之人並不多,褚太後知曉,無非是容牧故意將此消息透露給她了,也想看看她有何反應。

和硯夕一樣,容牧也並不確定那所謂的“不妥方子”上出現的藥是否如心中所想。畢竟那上頭寫的藥草品名和別名組合在一起沒有指名道姓,而是十分隱晦。

這是那人寫給硯夕的話,兩冊書裏抄錄的方子並不相同,卻唯獨這幾味藥未註明劑量和功效,那麽疑點必定在這其中了。

結合當年柳家的舊事,再想到從褚家搜出來的屍首以及處理屍首的褚家家仆指認,容牧想著,那人之死也必定與這樁秘辛有關,柳家的事也必定與褚家脫不開關系,最能佐證的便是硯夕被送入了相王府。

一直以來,硯夕不說,其實也是因為無十足的把握,不過是先頭結合家中的變故勉強胡猜,而當初豁命入宗正寺無非是因褚褀失信害書朝丟了命,她這才不顧一切親手了結了他。

當日她以此誆騙褚褀,他雖無意說漏了嘴,奈何他早就死了,硯夕也不能把她潛入宗正寺殺他的過往公之於眾,那麽這事越發難辦。

容牧擡手握住她的肩,寬慰道:“無妨,你不必急,事情總會有轉機的。”

他想起當日宮亂結束,褚太後曾對他說,除了柳家女,他什麽都有了。彼時宮亂才剛有了分曉,他心內郁結,思緒繁雜,聽到褚太後這話只覺恍惚,並未在意,此刻想來,越發毛骨悚然。*

可容牧想不通的是,柳家在先帝還是太子時一向對儲君信任又多有支持,而褚家也有女入宮成了太子的良娣,那為何會褚家要對柳家趕盡殺絕?

當年的案子距今過了許久,連寶座上的聖人都換了兩位,且這種事起於私密,事後必定把細枝末節處理得幹幹凈凈,那麽查案不光要頂著不敬君父的罪名遇到諸多阻攔,就連尋找實證也顯得渺茫。

不管怎樣,他必須得查。

於是,容牧令道:“告知戶部,選一件褚琪在任時做過的勾當,詳查細審!”

旁人聽說這事,只當相王一向與褚太後不睦,此次要拿死去的人問責,是為了給褚太後難堪。褚太後也知如此,不過,她先前已經聽說容牧去調了柳家的卷宗,那接下來這事,怕是要為重審柳家的案子撕開口子。

她雖是緊張,卻也明白,容牧並未搜到實證,否則以他對柳家女的執念,以他從前料理前中書令的手段來看,一旦他有了實證,必定會直接殺進宮來。

如果當年查明此案,柳家的結局便是褚家的結局,興許當年還是太子的先帝也會被此牽連,更別提現在的三郎能君天下了。

容牧已經逼得她放棄插手朝堂之事,再讓他查明或者陰令刑部和大理寺做偽證翻了這個案子,那她一定會死,而本就聖躬違和的三郎怕是會驚出個好歹來,屆時容牧不想殺他,他也活不了幾日了。將來是容牧再立先帝的兒子還是更進一步,不是她能操心也是她操心不了的事!

為了自己,為了孩子,褚太後必須要想個法子阻止他。

從相王過繼孩子來看,肅王怕是不能勸動他了,而鄭國大長公主也鮮少再進宮來,眼下她能尋的人恐怕只剩下並州的永王了。

容牧這一眾兄弟裏頭,先帝早崩,行二的親王也不在了,行三的永王便排在了頭一個,論親疏,永王是容牧嫡親的兄長,且永王性子孤寡,若他頭一次張口勸相王,必定不會被拂了面子。

平王回京後引發的亂子已經傳得人盡皆知,縱然太後想讓永王回京也不可能。她當然不敢對他人說從前的事,能說動永王的法子無非是要借著從前她為永王妃尋醫看診的情面了。

前頭褚太後還在想,反正她和聖人的處境已非常艱難了,那麽國朝再亂也能全推到相王一人身上。如今她要請永王出面,言語間是為了讓容家江山穩固,也是為了不讓容家留下爭奪權力自相殘殺的口實。

可是永王卻沒有蹚渾水的心思。外人給他的評價是不善言辭,拙於交際,他卻全然不在乎,甚至可以在這個評價下不必與人做面子工程,盡管冷漠,頂多是被人說上一句:他一直是這樣的人!

那麽,他犯不著為此受累,也省去了許多麻煩。無非是得罪了太後,而現如今的太後,是個人都得罪的起。

永王近侍回稟:“宮裏的人也送來了消息,說是相王調了宣宗二十一年柳家叛國一案的卷宗,太後聽說這事,好幾夜沒有安寢。”

正在背身調香的永王容旻慢慢將博山爐的蓋子放好,青白的裊裊煙氣便順著孔洞悠然而出。而後,他說:“從前便聽說,九弟仗著聖寵為柳家求情,在丹墀上跪到中了暑熱,君父先前的責罵就換成了心疼,為此把柳家的斬刑改為了絞刑。”

永王想到這事就想笑。古來長幼有序,偏是到了九弟這裏,帝後對他極為寵愛,同樣是嫡出,連太子的恩寵也比不過他。他怕是自小受寵太過,隨心所欲慣了,以致現如今做事越發令人摸不清路數,大權在握後是要為柳家翻案不成?

永王離京早,不知瀟灑一身的九弟何時與柳家有了交情,這麽多年過去依然不肯放手。給柳家平反,是要收攬邊將之心壯大己力還是借此排除異己,不論是哪樣,他均是受益者,只是,他也脫不開陷君父於不義的境地了。

永王闔起雙眸,聞著淡淡的香氣慢慢吐出一口氣,續道:“他這是長大了。”

近侍又道:“京城的人也送來口信,說相王新納的王妃是他府上先前的婢女,而那人是褚家選中送入王府的人。”

在室內攏著手爐,聞著暗香的永王忽然睜眼,隨即瞇眼看著近侍,有些不可思議地問:“不是說新納的相王妃是栗家的女郎?”

“宗正寺的玉牒上記的相王繼妃的確是栗家的女三公子,不過京城的人已經有了確切的消息,那位相王妃正是此前褚家選入王府的線人。自她入府,便得相王寵愛。相王有此舉動,或許是真心喜愛她,而他又欲查柳家的案子,這才許了栗家好處,否則那位栗侍郎怎會驟然連升十級?”

永王仔細咂摸著這話,半晌方對這說法點了點頭,且補充了一句:“若相王妃真是褚家特意選給相王的人,莫非是褚太後是在氣她投了誠。”

至於褚家為何會專門選人送入相王府,永王也肯定了京城眼線送來的說法——新的相王妃栗氏與已故相王妃楊氏相似。

永王嗤笑一聲後又道:“真是越來越有趣了。”

容牧早知查此案並非易事,卻沒料到會這麽難,年深日久,物是人非,當然不易。他也不能讓鴻臚寺卿拿著從柳家抄出的於吐蕃王室來往的書信質問來朝的吐蕃使者是否有過此事,免得外邦恥笑大齊君主不明。

思來想去,他依舊從醫書入手,想著那人既然知道了這些,那褚家的人必定還有知情人在。而褚琪任職期間的“宦跡”也被揪了出來,倒是給了他名正言順審問褚家的理由。

然而就在這時,陳子恒慌慌張張捧著一封信入內。他面色明顯不好,而那封信也已經拆了封,遞給容牧信前,他急忙道:“衛典軍領著人在府外巡察,正好看見這送信人鬼鬼祟祟,細問過後,他這才說是來送信的。衛典軍看他形跡可疑,以為有詐,便將信拆開了……”

這等小事也要稟告,是嫌容牧不夠累吧。他本就對柳家的案子著急,兼之天氣變冷,阿琛咳了幾遭,他越發心煩,此刻不免不悅地翻了陳子恒一眼。

陳子恒捧著信磕磕巴巴道:“這……這上頭的內容和……和王妃有關。”他越說聲越小,同時強調,“送這信的人已經被扣下了,等著大王發落。”

容牧再看那微張著口的封袋,立刻便扯了過來,抖開一看,登時滿眼震驚。

那是最初張長青讓硯夕寫下宋孺人兄長所犯事由的紙。彼時硯夕大為緊張,又久未提筆寫字,甫一落筆,也沒留個心眼要更替字跡,是以那上頭所寫的字,與從前容牧收到柳小和的回信字跡一樣,不,比之那上頭的字跡要更添風骨,該是她日後沒有荒廢紙筆的緣故。

張長青送信,無非是想攪亂了容牧的心思,就算是硯夕已經投誠,但凡是誰,想起枕邊人曾是要謀他性命的人,均會氣憤的吧。

他一直在京城,知道了栗家連升十級,便知道了容牧待硯夕的情意,自然也窺得了相王有情種的天分。雖說情愛在權力相爭時算不得什麽,但對情種來說,可謂一劑致命藥。

只是他不知,容牧早已知曉了硯夕的身份。不,不對,直至今日,他才知道了實情,他愛慕的那張面孔,他讚賞的那筆字,竟是來自同一人。

他不會懷疑這上面留下的字跡是她描摹的別人佳筆,因為她寫這字時早於她的知情。而她現下換了字跡,是為了不讓他發現端倪。他忽然明白了她的苦心,就連成婚後急著與他一起放河燈也是給他的從前留體面。

這封信所書的內容本該令他氣憤,而這封信上的字跡卻在近來寒冷又沈郁的日子裏帶給他溫暖與喜悅。

可他在短暫的歡喜後便恢覆了平靜。

容牧已經意識到送這信的人是誰了,不過陳子恒早前就在尋找王府裏走丟的人,若是他親自出面,王府的人必定認得他。哪怕今日露面的人不是他本人,也該是知道他的行蹤。

於是,容牧急令:“扣下的人要嚴審!”

而後,他便起身往外走。

冬日的天總是陰沈著,卻也沒下一場雪,是以病的人就多了。阿琛來相王府尚不足一月,興許是陌生引起不適,又兼天冷,這才咳了起來。

宮裏擅長小兒方脈的醫正丁憂了,其他醫正來看過,寫了方子,開了藥,可成人都苦於喝湯藥,更別說兩歲的娃娃。阿琛身上不舒坦便哭鬧,這幾日兩位保母都在跟著焦心。

硯夕誤會容牧說的話是在逼迫她,便在親自照顧阿琛的事上不盡力,只是冷淡地由著保母費心。眼看著他病了,昨日夜裏咳得睡不好覺,她那顆看不得病人苦的心便跳得激烈了,也越發自責起來。

保母教阿琛喊娘,他便記住了,即使硯夕尚沒抱過他一次,可他渾身難受時便不管不顧地喊娘。

他那麽小,比硯夕從前到栗家的年歲還小。栗母是如何待她的,從不曾苦了她,即便是她家中遭了難,栗母也並未擔心日後會受她牽連將她趕出門,而是摟著她說:“好孩子,從今往後,我就是你娘,你有人疼。”

硯夕忽然跌跌撞撞上前,從保母手裏接過孩子,摟在自己懷裏:“娘在這,阿琛不哭。”

好在一陣輕拍後,阿琛止住了哭聲。她又甚為生疏地左右搖著孩子,終於看他睡著了,才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放下,又給他蓋好了小被。他小臉紅潤,卻沒有燒,已是幸事了。

待硯夕坐直了身,驚覺容牧在一旁站著,屋中所有人退了出去。她惱恨地瞪了他一眼,說:“在那站著不出聲,不覺著嚇人嘛?”

容牧就道:“出了聲才嚇人。”

他湊近前看了一眼孩子,伸手要摸阿琛的小臉,硯夕立馬擡手拉住他臂膊,輕聲道:“好容易睡著了,鬧醒了又要哄。”

容牧垂眼看著她握著他臂膊的手。硯夕如針紮一樣縮回了手,還扭了頭。下一瞬,他從後抱住她,硯夕掰扯他的手催:“放開!”

“別吵,吵醒了孩子又要哄。”容牧的下頜搭在她肩頭,說不出是個什麽感受,只道,“我就是想抱抱你。”

在這個寒冷的冬日,他聽到了自己最為真實的心跳,也料定她能感受到他的心跳。

上天厚待於他,在他數次自責,深深懊悔以及於情愛一事無望的艱難裏,卻在全然明白她的時候,終於徹底柳暗花明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